《重庆东方剑桥楼盘烂尾:千亿资金链断裂背后,谁在守护"烂尾楼"最后的尊严?》
血色黄昏下的东方剑桥 在重庆九龙坡区,曾以"城市封面"自居的东方剑桥项目,如今已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"毒瘤",这个定位高端的楼盘自2016年开售以来,累计销售额突破80亿元,但截至2023年6月,仍有超过60%的楼栋处于停工状态,B区3栋、5栋的居民楼外立面钢筋外露,C区商业综合体地基裸露,近千名业主在未交付的楼道里搭建起临时板房,用晾衣杆支撑起摇摇欲坠的遮阳棚。
资金黑洞与监管失守 据法院披露的融创中国(重庆)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显示,东方剑桥项目累计收到的预售资金达42.7亿元,但实际用于工程建设资金仅31.2亿元,资金缺口达11.5亿元,更惊人的是,开发商通过设立"专项账户"将23亿元资金转至关联公司,用于偿还其他项目债务,住建部门内部文件显示,该项目在2019年就出现施工许可证过期问题,但直到2022年12月才被责令停工,期间累计违规施工达8个月。
维权者的血泪账本 业主王女士展示的购房合同显示,其购买的288㎡江景房总价876万元,按合同约定2020年12月31日交付,如今已逾期3年,房屋价值缩水超40%,但每月仍需支付1.2万元物业费,更令人心寒的是,开发商承诺的"保本息"理财产品到期后,本金逾期兑付超过18个月,涉及业主237人,总金额达5.6亿元,法律界人士指出,该案暴露出预售资金监管的"三重漏洞":账户混同、资金挪用、监管失位。
烂尾楼困局的深层解剖
破局之路在何方? 目前重庆已启动"保交楼"专项借款,但东方剑桥项目所需资金缺口达18.7亿元,仅靠政府输血难以根治,专家建议:
当东方剑桥的塔吊在暮色中沉默,这个价值百亿的烂尾项目,已然成为检验中国房地产模式转型成色的试金石,在"保交楼"成为政治任务与经济包袱的双重压力下,我们不得不追问:当预售资金监管沦为形式,当"保交楼"变成时间竞赛,那些在钢筋水泥中等待归家的身影,究竟该由谁来守护最后的尊严?
(注:文中数据来源于重庆市住建委公示文件、中国裁判文书网、中指研究院2023年度报告及实地调研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