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家庄专项整治楼盘

无忧房    8小时前    2

《石家庄专项整治楼盘:政府"重拳出击"是救市良策还是市场利空?》

【导语】2023年8月,石家庄市住建局联合多部门启动"安家行动"专项整治,对全市237个在售楼盘展开拉网式排查,这场涉及土地增值税、预售资金监管、烂尾楼风险化解的"组合拳",在释放稳楼市信号的同时,也引发市场对政策效果的多元解读。

专项整治核心措施解析

  1. 土地增值税动态清零机制 针对2022年以来土地出让金未结清项目,实行"先清后售"原则,已收集到87个项目涉及金额达32.6亿元,其中阳光城、保隆地产等6家房企已启动债务重组。

  2. 预售资金穿透式监管 建立"资金池+区块链"双轨监管系统,要求所有项目按工程进度分档存入监管账户,数据显示,首批接入的58个项目平均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%,但部分房企反映每月资金划拨次数限制影响运营。

  3. 烂尾楼风险"三色预警" 将项目按资金缺口、施工进度等12项指标划分为红/黄/蓝三色,其中3个红色项目(如河北建工城、卓奥中心)已启动代建托管,值得关注的是,预警系统显示全市烂尾风险项目较半年前下降18%。

市场影响的多维透视 (1)购房者信心指数波动 据克而瑞调研,政策出台首月咨询量激增210%,但签约转化率仅提升5.3%,某二手房中介反映:"改善型客户更关注交付保障,而非短期价格波动。"

(2)房企经营策略调整 头部房企如正定恒隆启动"保交楼专项计划",将利润率压缩至8%以下;中小房企则寻求联合体开发,如5家民企组成"星河联盟"承接保障房项目。

(3)产业链传导效应 建材市场出现"政策性采购潮",某水泥厂负责人透露:"政府项目订单占比从15%飙升至47%,但价格倒挂导致毛利率跌破5%。"

争议焦点与深层思考

  1. 政策时滞效应显现 某智库报告指出,土地增值税清缴需经历"审计-补缴-备案"三阶段,预计整体周期达14个月,这可能导致部分项目销售周期与监管要求错配。

  2. 长效机制待完善 现行监管系统存在数据孤岛,住建、税务、银行三方信息共享率仅68%,专家建议引入"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"技术,实现穿透式监管。

  3. 区域分化加剧风险 主城区项目资金监管达标率92%,而县域项目仅为67%,某县住建局长坦言:"土地财政依赖度超60%的现状,让监管政策落地面临现实挑战。"

【这场专项整治犹如在激流中行舟,既要化解当下风险,更要构建长效机制,随着"保交楼"专项借款等政策工具持续发力,石家庄楼市正经历从"救火式"治理向"治本式"调控的转型,但如何平衡政府监管与市场活力,仍是摆在行业面前的关键课题。

(数据来源:石家庄市住建局2023年8-10月通报、克而瑞中国指数、中国房地产协会调研报告)

石家庄专项整治楼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