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上海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,共建小区”模式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社区治理方式,这一模式强调居民、政府、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小区事务,推动社区自治、共治、共享,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共建小区是指在政府引导下,居民、社区组织、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和建设的模式,其核心理念是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”,旨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,解决传统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,如居民参与度低、公共空间管理不善、邻里关系疏远等。
上海作为中国超大城市的代表,面临着人口密集、资源紧张、社区问题复杂等挑战,传统的“政府主导、居民被动接受”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需求,共建小区应运而生,成为上海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。
在上海市的一些典型共建小区中,可以看到多方协作的生动实践,居民议事会成为小区决策的重要平台,居民可以通过议事会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;社区志愿者团队活跃在小区的日常管理中,提供各类志愿服务;物业公司与居民共同制定管理规约,提升物业服务质量;政府则通过政策支持、资金补贴等方式,为共建提供保障。
上海还鼓励社会组织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小区建设,形成“多元参与、资源共享”的良好氛围,一些小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,开展环境整治、文化活动、心理辅导等服务;一些企业则通过“公益+商业”模式,为小区提供设施更新、环境美化等支持。
共建小区模式的推广,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治理效能,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,通过参与社区事务,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提升,邻里关系更加和谐,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。
据统计,上海部分共建小区在居民满意度、环境改善、矛盾纠纷解决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某小区通过共建模式,成功解决了停车难、环境脏乱等问题,居民满意度从原来的70%提升至90%以上。
尽管共建小区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,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,部分居民参与意识不强,社会组织能力不足,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等,上海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提升居民参与能力,推动共建小区模式向更深层次发展。
上海共建小区模式是城市社区治理的一次创新尝试,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活环境,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,随着共建理念的深入人心,未来上海的社区治理将更加多元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,真正实现“社区是我家,治理靠大家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