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廉泉小区的社区治理实践
从“自下而上”的居民自治到“共建共享”的社区生活
合肥,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,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与治理,廉泉小区作为合肥市典型的老旧小区之一,虽然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但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的创新治理,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,廉泉小区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老旧小区的变迁史,更是一场关于社区自治、居民参与和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。
廉泉小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,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,由多栋居民楼组成,住户以中老年人为主,小区建成初期,基础设施较为简陋,缺乏物业管理,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,随着城市的发展,小区周边的商业和交通配套逐渐完善,但内部的硬件设施却未能同步更新,成为许多老合肥人心中“记忆中的家园”。
廉泉小区的治理模式,最大的特点是“自下而上”的居民自治,在缺乏专业物业公司的情况下,小区居民自发组织成立了“廉泉小区业主委员会”,并推选出热心公益、有威望的居民担任委员,业主委员会成为小区治理的核心力量,负责协调邻里纠纷、组织公共活动、监督公共设施的维护等。
小区内的健身器材老旧损坏,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联合行动,筹集资金进行更换;小区内的停车问题,通过居民议事会讨论,制定合理的停车管理规定,既满足了居民的停车需求,又避免了占道停车带来的安全隐患。
这种自治模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,也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,廉泉小区的居民们常说:“小区的事,大家的事,大家商量着办。”这种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,正是廉泉小区治理成功的关键。
随着城市更新计划的推进,廉泉小区也迎来了改造的机会,政府投入专项资金,对小区内的道路、管网、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,同时引入了智慧社区管理系统,提升了小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。
老旧小区的改造并非一帆风顺,部分居民对改造方案存在疑虑,担心施工期间的不便;部分楼栋的房屋老化严重,改造成本较高;小区内存在一定的“老龄化”现象,年轻一代的居民较少参与社区事务,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成为治理中的一大挑战。
面对这些问题,廉泉小区的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积极行动,通过居民代表大会、微信群、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,广泛征求居民意见,确保改造方案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,他们还邀请了社区内的年轻人参与议事,鼓励他们为小区的发展建言献策。
廉泉小区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不断改善,社区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,小区内定期举办“邻里节”、“百家宴”等活动,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小区还成立了老年舞蹈队、棋牌小组、志愿者服务队等,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值得一提的是,廉泉小区的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,他们不仅参与小区的日常维护,还在疫情期间、防洪防汛等紧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这种“邻里互助”的精神,正是廉泉小区最宝贵的财富。
廉泉小区的治理经验,为合肥市乃至全国的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,廉泉小区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:
廉泉小区的变迁,是合肥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,从破旧的砖房到现代化的社区,廉泉小区的居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书写了一段社区治理的传奇,廉泉小区将继续在老旧小区的治理之路上探索前行,为更多的“廉泉”提供可复制的经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