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浙江空置房激增背景下,物业费该由谁"买单"?空置率超30%的房产如何消化年均200亿物业费?》
【现象观察】 根据浙江省住建厅2023年数据显示,全省城镇住房空置率已达31.7%,其中杭州、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空置房数量突破50万套,全省物业行业年度服务收入突破800亿元,按此计算,空置房每年需承担约200亿元的物业费,这种"有房不居住,物业照收不误"的怪象,正在引发多方争议。
【矛盾焦点】
房东群体:在"以租养贷"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,空置房业主面临双重压力,温州某房产中介透露:"房东为避免断供,即便房产空置仍坚持缴纳物业费,但实际使用率不足10%。"
物业企业:杭州某TOP10物业集团年报显示,其服务的小区中空置房占比达28%,导致人力成本分摊压力激增,该公司物业费收缴率却高达98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政策困境:现行《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》未对空置房物业费作出差异化规定,导致"有产者无责,无产者买单"的失衡格局,嘉兴市2022年物业纠纷案件中,空置房相关投诉占比达41%。
【深层剖析】 • 经济账本:以200㎡商品房为例,物业费年均支出约1.2万元,若全省空置房按此计算,年支出200亿元可建造30万套保障房,相当于2023年浙江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的60%。
• 权益错配:浙江省物业协会调研显示,空置房业主中62%认为物业费应按面积阶梯收费,但现行制度下,其缴纳标准与实际居住面积无任何关联。
• 科技破局:绍兴试点"智慧物业监管平台"已初见成效,通过人脸识别、智能水电表等技术,使空置房物业费核减率达35%,该模式正被纳入《浙江省智慧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。
【解决路径】
建立动态调整机制:参照上海经验,将空置房物业费与租金收益、房屋估值等指标挂钩,允许业主申请差异化缴纳方案。
创新资金使用模式:建议设立省级"空置房物业费专项基金",将节省的物业费定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,形成良性循环。
完善监管体系:推动《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》修订,明确空置房物业费审计标准,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效能进行量化考核。
【专家观点】 浙江工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教授指出:"空置房物业费本质是公共资源的错配问题,2023年全省空置房面积已达4.2亿平方米,相当于再造一个苏州城市的居住面积,这个资源盘活的潜力亟待挖掘。"
【 当空置房从"居住载体"异化为"费用黑洞",不仅考验着现有物业管理的制度弹性,更折射出城镇化进程中产融结合的深层矛盾,如何让200亿"沉睡资金"转化为民生福祉,需要政策制定者、物业公司、业主群体共同构建新型治理生态,或许,在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中,这场关于物业费的"破局之战"将成为检验治理智慧的试金石。
(数据来源:浙江省统计局、住建厅2023年公报;浙江省物业协会调研报告;各城市住建部门公开信息)
